“讲好华州故事 塑造文明新风”。华州区图书馆馆员诵读栏目杠杆炒股,持续推送我馆馆员诵读的地方文献经典作品,通过传承、创新、弘扬地方文化,讲好华州故事,赓续历史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。仔细聆听,在声音中共享书香。
欢迎大家关注华州区图书馆公众号并转发分享!
华州古今
朗读者:刘 艳
诵读内容:
郭家庄小庙
位于高塘镇郭家庄。小庙建于清代,原为马王庙,坐北向南,三间砖木结构,内有清代壁画四幅。1933年,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后,刘志丹等骨干在渭华隐蔽斗争,曾在小庙门板上写下“六月二十四日大雨纷降,我等一行来到庙台之上,有心将神佛参拜,大门不开也是枉然!”这是与地下党联络的暗语。1957年5月31日,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郭家庄小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5月25日,国务院公布郭家庄小庙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展开剩余54%3.南沙遗址
位于瓜坡镇南沙村。南至西潼公路,北至南沙村,东至断崖边,西至南北公路,总面积30万平方米,系新石器时代以及夏、商、西周文化遗址。文化层厚1.9-2.7米。
1958年至1959年,1983至1984年,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队两次在该遗址发掘1200平方米。清理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、二里头文化、商代早、中期及西周时期的房址、灶炕、窑穴、墓葬、陶窑连同许多石、骨、陶、蚌、铜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,以商代遗存最具特点。其中有刻画符号及商代前期的刻划陶文(刻划陶文属中国古文字中罕见之珍品)。在龙山文化墓葬区,首次发现两具完整的马骨,现存于西安半坡博物馆。1992年4月20日,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,南沙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年3月5日,国务院公布南沙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4.桥上桥
位于赤水街西的赤水河上杠杆炒股,为华州区与临渭区界桥。石桥建于清康熙六年(1667),至道光二年(1822),因山洪挟泥沙而下,河床渐高,桥眼壅塞,因而又在原桥之上砌石增高,再造一桥。百余年来,原桥埋于泥沙之中。20世纪80年代,当地村民在河中挖沙,原桥重见天日,两桥上下对接重合,遂显“桥上桥”的奇特景观。“桥上桥”长约70米,宽约5米,分上下两层,各有9孔,上下相对桥孔,大小基本相同,人称“九孔十八眼”,孔高3.09米,宽3.4米。上桥桥面南侧有6个石雕龙头,北侧相对有6条龙尾。“桥上桥”有极高的建筑科技价值。2013年3月5日,国务院公布“桥上桥”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发布于:北京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