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卸任后,屡次就欧洲与俄罗斯问题发表看法,这些观点也引发不少争议。俄乌冲突爆发以后,德国国内把能源价格高涨的原因归咎于默克尔“大量引进俄罗斯天然气”;但默克尔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坚持称自己不后悔这样的做法杠杆炒股,也不觉得自己有错。不过在另一场采访中,她提到“欧洲主导的调解给乌克兰争取了对抗俄军的时间”,这一说法让俄罗斯非常不满,普京也表示不应相信这些国家。
本周稍早,默克尔在匈牙利接受又一次采访时,披露了一个“真相”:俄罗斯和乌克兰之所以闹成这样,与波兰、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四个国家有很大关系。她在2021年下台时,欧洲各国已经注意到疫情期间与普京沟通不足,导致俄乌局势日益紧张;欧洲本来准备推举马克龙作为与普京沟通的桥梁。但据默克尔所说,这四个国家从一开始就阻挠了欧洲与普京之间的有效对话,结果使局势走向失控。
展开剩余62%6号当天,受到默克尔点名的这四个国家对她的说法做出回应,认为这种指认责任的说法“很荒唐”。拉脱维亚政府甚至声称“许多国家并不真正理解俄罗斯,包括德国和默克尔本人”,以此抗议她的表述;爱沙尼亚外长则表示,俄罗斯对俄乌冲突负有全部责任,不应把责任推给其他人;波兰反对派领导人马特乌斯·莫拉维茨基则认为默克尔的话太轻率,甚至指她是过去一个世纪欧洲最具破坏性的德国政客之一。
默克尔的表述并没有直接否认俄罗斯在这次冲突中的主导责任,但她暗示四国的反对态度削弱了通过外交解决的可能性,间接带有“责任分摊”的意味。对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来说,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俄罗斯拒绝接受苏联解体后的霸权野心,认为所有责任都应由俄罗斯承担,对其他因素的强调是在纵容侵略。默克尔政府曾推动落实《明斯克协议》,试图通过外交方式化解顿巴斯危机;但四国从一开始就对该协议持怀疑态度,认为本质是对俄妥协。冲突爆发后,四国不仅全力向乌克兰提供军援,还积极推动欧盟进一步对俄制裁,与德国在“金牛座”导弹等援助问题上的犹豫形成鲜明对比。
这场争论也暴露出欧盟内部的分歧,即所谓的“老欧洲”和“新欧洲”之争。“老欧洲”如德国、法国长期希望在对俄关系上保持战略自主和外交灵活;而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则更依赖美国与北约,主张对俄采取零容忍政策。默克尔的讲话被这四国视为“老欧洲推卸责任”的表现,试图把自己对俄政策失误的代价转嫁给东欧国家。对他们来说,默克尔的“责任暗示”不仅忽视了自身的历史创伤,也否定了他们对俄强硬态度的正当性,更触及了欧洲内部阵营之间的敏感分歧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